2023-04
06
“线上嗅觉百科”,以气味重现古老欧洲
作者:

英国与欧洲的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合作,整理1620世纪欧洲文献里的气味资讯,试图重现老欧洲的味道。(截自推特)

 

嗅觉是重要的感官,不同的气味可以让人回想起不同的地点和时代。英国与欧洲的学者跨界合作开发“线上嗅觉百科”,希望透过重现古老欧洲的气味,并将历史的气味运用在博物馆等地点,让参观者留下更印象深刻的体验。

 

《卫报》(The Guardian17日报导,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科学家、历史学家、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专家投入名为“气味欧洲”(Odeuropa)的企画,经费为280万英镑(约1亿新台币),为期3年,他们的目标是识别并重现历史的气味,带领嗅觉重游1620世纪的欧洲。

 

企画成员之一、英国安格里亚鲁斯金大学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历史讲师图尔勒特(William Tullett)著有《18世纪英国的气味》(Smell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一书,他说只要翻开1500年以降欧洲出版的文献,就会发现大量关于气味的陈述,从宗教薰香到辛辣的菸草,应有尽有。

 

 

因此“气味欧洲”的第一步,便是开发AI阅览7种语言的历史文献,检视其中关于气味的描述还有语境,并连接图像和散发香气的物品。这些资讯将被统整为欧洲气味的线上百科全书,每种味道会有个别介绍,也会描述这些不同的气味如何与特定情绪或地点产生关连。

 

图尔勒特表示,气味百科也会涵括历史资料的讨论,例如特定气味对特定族群的意义,例如迷迭香曾被用于预防瘟疫,而嗅盐在1819世纪是痉挛与昏厥的解方。同一气味的意义与方式会随着时代改变,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企画着重的部分。

 

图尔勒特举菸草说明特定气味意义的演进,它在16世纪被引进欧洲,一开始非常异国陌生,但欧洲人很快便熟悉这个气味,菸草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欧洲嗅觉版图。“当我们进入18世纪,人们都在抱怨有人在戏院里吸菸,”而现在到处都是禁菸标志,菸草就因此淡出日常气味、再度变得陌生。

 

气味欧洲也计划与化学家和调香师合作,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重现欧洲过往的气味。此外,如何展示这些气味也是他们考虑的议题。团队希望,藉由他们的研究,可以让博物馆和历史地点的参观经验更具临场感。

 

在气味欧洲之前,约克(York)的约维克北欧海盗中心(Jorvik Viking Centre)已经在历史气味下了不少功夫。这间博物馆重现的10世纪维京时代臭味是驰名的特色。图尔勒特说,约维克北欧海盗中心证实了气味可以大大影响民众参观博物馆的经验,不过芬芳也能有同样功效,气味欧洲的目的便是让民众用嗅觉回味欧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