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秦朝:秦兵五十万灭楚定百越,十万驻军在大余
汉朝:汉高祖命灌婴蟠龙始创城以防赵佗
晋朝:设立南康郡迁城葛姥城,山中有怪兽曰山都
隋朝:废南康郡改名虔州,林士弘之乱自封南越王
唐朝:定城章贡区,卢光稠称王,名臣钟绍京
宋朝:兵乱改名赣州,辛弃疾平茶商贼,逐孟太后险屠城
元朝:元初宋将文天祥抗元,元末陈友谅攻陷赣州
明朝:王阳明平南赣盗,五修城池蔚为壮观
清朝:清兵破城二将投潭,太平天国乱洪子被歼
民 国:蒋经国坐镇赣州抗日,共产党苏维埃政权起赣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追根溯源,再创辉煌
宋城赣州 SONGCHENG LUZHOU
赣州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 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有4A级景区通天岩,有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余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宁都翠微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会昌汉仙岩,有天然氧吧崇义阳岭、人间仙境龙南小武当山,水上明珠上犹陡水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东江源头安远三百山,......

赣州曾是个激涌革命风云的地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瑞金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蒋经国先生也曾在赣南工作和生活了5年多时间。

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有神奇的客家围屋,有古朴的客家民居、有美妙的客家山歌,有浓郁的客家风情,这里悠扬的风韵和纯朴的民情,令人心驰神往。
宋城赣州,即今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国土面积3.9万多平方千米,设3区辖1县级市14县.人口 970多万 [1]  。

中文名称:宋城赣州
别    名:虔州、赣州府、虔城、赣南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设区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西省
下辖地区:3个区、1个县级市、14个县
政府驻地:赣州市章贡区
电话区号:0797
邮政区码:341000
地理位置:江西南部
面    积:39379.64平方千米
人    口:970.78万(2016年)
方    言:客家方言、赣州话、信丰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通天岩,赣州百里脐橙带,客家围屋等
机    场:黄金机场
火车站:赣州站,赣州西站(在建),信丰站,龙南站,定南站,兴国站等
车牌代码:赣B
传统建筑 TRADITIONAL BUILDING
八镜台
八镜台建于北宋嘉祜年间(1055--1063年),是赣州也是江西著名古迹之一,台高三层,27.8米,建于宋代古城墙之上,登台可眺赣州八景,台下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古榕成荫,气势磅礴。宋代古城有藏兵洞十余孔,颇似南京明代建筑的中华门,台内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
郁孤台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乐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台》。
宋城墙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约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
浮桥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
文庙
赣州文庙位于江西省赣州老城区的东南,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国家级文保护单位。文庙本体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
福寿沟
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