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
06
书,不只是书
作者:

说到实体书店,我们都知道其实并不赚钱,经营不易。那些开书店的人在想什么? 为什么明知道不会赚钱,还是想要开这么一家店呢?

 ? 

答案很简单,也很不简单。那是一份理想、一份热爱,书的意义大过了钱的利益。就算知道不容易,还是想试试看,钱不是重点,可以糊口就行。


到底书是什么? 为什么让有些人愿意"生死相许"?


 书是什么? 

实质上来看,书只是纸张的总和,是文字和图片的载体。看起来有限的篇章页数,却能带领你无限扩展,它可以记载历史、传承知识、纪录思想、传递温暖、还能描绘想象。

那些人想守护的,应该是自己曾经从书里感受过的感动或是启发。正因为感受过,所以知道那对人生有多么重要。


书的诞生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某个人经过多年的累积,才能长成一本书。所以,一本书只是一本书;但很多书集结起来,就是一片森林,心灵的绿地。

所以,「书」不是商品,不是工具,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书让生活有了深度。就像城市里需要绿地、需要公园,这是城市进步的象征,象征对生活的重视,对环境的一丝敬意。

我们都感觉得到绿地是重要的存在,有人甚至觉得城市中的绿地比例太少。只有把「开发」当作进步的人才会认为,公园绿地应该拿来盖大楼、盖商场,做更有「价值」的利用。


 书的形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数字化」,从音乐到货币,已经愈来愈虚拟化。书是不是也适合数字化? 

虽然社群网站或网络文章由于性质不同,不能取代书的存在。

但不可否认,书真正重要的,是内容,是思想。

虽然纸本书拿起来有种特别的感受,仿佛能够实际感受到思想的重量。


但是那一张张的纸是因为思想的深度而有了重量,而不是反过来,

因为是很重的砖头书,所以重要。

这也延伸到了下一个问题:书店的运营。


 书店的运营 

 实体书店的运营原本就不容易,现在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这份挑战正是来自于书的「形式」和与运营有关的「通路」:电子书和电商的折扣打击到了实体书店的营运,尤其是独立书店。


我们敬佩开书店的精神,但每个买书的人也有实际生活的考验,工作赚来的钱要用来负担租金或房贷、食物衣物、父母的生活、小孩的学费杂费、等待汰换的家电...太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但他们仍然愿意花钱买书,买心灵的寄托。


同时,也呼吁大家买实体书,别为了区区的折扣而剥夺了书店仅存的希望。


 让书店成为书的延伸 

在赣坊1969文创园,就有这么一家独立书店——有间书屋,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书店的老板是个爱旅行,爱收藏的90后姑娘,我想她的经历或许就像一本书一样,每一个篇章都有新的精彩在发生。

“独立书店卖的不只是书,还有一份精神。我的想法是书店可以成为书的延伸,为书发声,用服务的方法让书的声音传达的更远。而服务也能成为收入的一部分来源。”

她说,有间书屋就是想给过往的人们提供一个“坐下来,看一本书,让时间变慢的地方”。

最后,对于愿意付出人生开一间书店的勇者,致上最深的敬意。

投稿:  Rachelcy99@163.com

微信公众号:赣坊1969文创园

微博: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

抖音: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