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
06
小年到,迎新年!
作者:小坊

今年是北方的小年,

而南方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你的家乡是哪一天过小年呢?



 小年VS祭灶节 

提到小年,就不得不说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祭灶节”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在传说中,他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因此受到崇拜。


有说法称,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提到:“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明代,于谦在《腊月二十四夜口号》中写道:“金炉银烛夜生春,爆竹声催节候新。自笑中年强随俗,买饧裂纸祀厨神。”祭灶实际寄托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心愿。

祭灶又是民间传统习俗,新年开始的标志之一,就是过小年时,把灶神送到天上之后,人们进入一个比较放松的时段,忙着为过大年做准备。


 为啥小年日期不一致? 

作为春节的序曲,小年通常被视作忙年的开始,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准备年货、打扫屋子。但实际上,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却不一致。网友们对其争论程度,丝毫不亚于“咸甜粽子”。


对过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晋代名人周处写过一部《风土记》,记录了不少地方习俗与风土人情,其中提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有说法称,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总体来说,北方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这并不绝对。


古代皇家修历法时,一般会规定重要节日的时间。过小年日期的不同,可能与古代不同朝代实行的历法、习俗的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因素有关,难免会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


小年日期的不一致,也在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管是哪天,都是表达人们对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渐渐浓起来的年味 

小年到来,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街头的红灯笼、琳琅满目的年货,都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浓。


过节,少不了吃吃吃。“糖瓜”是北方小年比较有特色的食品,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而成,把如此制作而成的长条形麦芽糖称为“关东糖”,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天气比较寒冷,糖瓜可以凝固得很坚实,做好的糖瓜里会有一些很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爆米花糖则是江西小年的特色食物。赣南的习俗这是在小年这天,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寓意“年年高”,迎接新年。

在福州,甘蔗是祭灶必备的食物,取其“节节高”之意,为新一年讨个好彩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一首流传至今的过年谣,也唱出了人们最为简单质朴的心愿:新一年平安喜乐,生活甘甜如蜜。


无论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阖家团圆便是好年,小编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福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