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人假“语录”
万象金句间 真假实难辨
造谣一张嘴 辟谣跑断腿
前不久,金马影后马思纯发布了一则关于张爱玲《第一炉香》的读后感,马思纯在微博中说:
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她的爱人。
低到尘埃里,一生只会发生一次。
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
而是两个人的勇敢。
随后,某微博大V就发文质疑“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也有人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暗示她根本没有看懂这篇小说。
的确《第一炉香》也并不是一本所谓的爱情小说,它呈现的是人是如何被自己的虚荣和欲望所吞噬的。
随后,张爱玲书迷“张迷客厅”也挖出她以前发过的两条假张爱玲语录,劝她少看假语录,多读原著,少写读后感。
其实,明星这类翻车事情并不少见↓↓↓
比如杨绛先生去世,部分明星手抄网上而来的所谓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来悼念她,实则在杨绛先生生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已经发表过专门的辟谣文章了。
同样还有转发“莫言十大语录”的舒淇↓↓↓
那么这些“鸡汤”真的都是出自莫言之笔吗?
去年10月21日,微博上一位博主发了一条“莫言语录”,并且加标签#名博评论#,还@了莫言本人的微博。
然而,26日,莫言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配文称: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也就是说,上面那位博主发的那段话并非出自莫言本人,这……就有点尴尬了……
其实,对于类似的情况,莫言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很多文章的金句是我写不出来的,这些作者不要长期隐姓埋名,这么好的作品归到莫言名下,让我占了多大便宜啊,他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
还是在去年,著名作家余秋雨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对三件事进行辟谣:
简单来说,余秋雨是在对三件事进行辟谣:
余秋雨病了,医疗系统病得更重?假!
余秋雨垃圾不分类,还被纳入高考题?超多文艺句子都是余秋雨写的?假假假!
余秋雨妻子的“离婚声明”?假假假假假!
如果说对于“强行署名”的文章余秋雨还能发声辟谣的话,那“强行署名”的朋友圈语录,简直让人无可奈何。
据总结,所谓“名人语录”,
一定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看似很有道理的鸡汤+有影响力的名人=名人语录
网上盛传当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
马云曾说
“今日你看我不起,他日你高攀不起!”
这句“惊句”,就连马云本人都被唬住了,结果去查当年讲话记录,当然是没有这句霸气的“金句”的。
鲁迅先生作为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所谓的“名人语录”也一定是少不了的!
典型的像是
“鲁迅说过,到了一定年龄,
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
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
必须拥有四样东西:
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
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小坊认为,如果读过鲁迅作品的人,肯定能察觉出这不是出自鲁迅,因为它与鲁迅的风格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追根溯源:
那么为何网友总是对“名人语录”乐此不疲的转发传播呢?小坊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
或许,这是当下人们所谓看书的一种现状,因为时间等原因所致,大多数人所读的都不是书,而是一些二手传播的信息,比如公众号、网站和微博等。但在很多时候,这些网上的文章可谓是错漏百出的,可能为了增加点击率,它们会制造出一些所谓的“名人名言”。
而很多的人,一看到这些话语是出自名人之口,便认为是至理名言且不加以核实,就频频转发到社交平台,以此来营造自己有文化、爱读书的形象。
其实细细研读,便可发现,网上流传的众多所谓“金句”,看上去深刻发人深省,且语言十分优美。但是你会发现它所传递的都是一些空话套话而已。
怎么读书,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一句伪名言被他人嘲笑并不是什么大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筛选和过滤掉那些“伪语录”。
当然这并不难,我们只需要告诫自己:多读书,少在微信、微博上看名人名言。如果真的很想引用,那么至少花点时间去核实一下名言的真伪吧。
关注我们,了解赣坊1969最新动态
赣坊1969全力构建集文创办公、创意设计、创业孵化、书画艺术、影视动漫、互联网+、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体验商业、配套服务等业态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江西的文化名片。
赣坊1969文创园公众号是园区的官方宣传平台,
为广大游客提供赣坊最佳线上服务、
最IN园区资讯、热门招商动态、园区游玩指南。
微网站入口:关注赣坊1969文创园——点击左方tab“赣坊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