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出好戏》是众人版《荒岛求生》,我不苟同,整部剧除了为制造人心慌乱而经历的暴风雷雨,导演并没有把“求生”扩大化,甚至几场戏构建出十足的乌托邦景象,男捕鱼女洗衣,只是好戏不长,纷争接踵而至。它更像是社会缩影,地球即是一个孤岛,里面的人类充满自私与盲从,以及对美好的无条件崇尚,黄渤用荒诞的形式好好地讽刺了一番。
大到人类,小到团体,任何差不多的乌合之众,似乎都是类似的情况,有领头的,有巴结领头的,有不吭声干活的,有捣乱的。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更是一周至少要打五天战的战场。现在正是经济低迷期,很多大公司开始裁员,裁员后又招不到合适的人(薪资低),任性的90后即使在公司呆得不爽也不敢任性辞职。
《一出好戏》带给我的关于职场生存的思考,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下。
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一度迷茫,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家里?去广告公司还是考公务员?怎么说,你开心就好!毕竟有的人想守家卫国,有的人想相夫教子,人类真的很麻烦哎,怎么可能有统一答案。真的是你开心就好,还有个建议是做职业规划测试,看你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忠于基因了吧。
而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选择了哪条路,愿你能挑中一个好的领导。
《一出好戏》里出现三个团队,一个是社会规则型的张总,一切按规矩办事,想要什么都行,得拿东西来等价交换;一个是勤劳勇敢型的小王,没有规则,要活着就得干活,拼命干活;一个是带着强烈私欲组队的马进,他要6000万,要得到喜欢的人,这些与你无关,你要做的是跟他顺道而行一段路程,相互扶持,到达目的地。
我一直等着谁能带领里面的人走出岛屿,结果导演没有给出答案。人生如是,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过后回头望,才知道你的那步对你有没有用,你当下能决定的是你被怎样的领导管着。如果你的三观和领导的三观很合,保你每天上班如沐春风。
我有个朋友学会计的,她的领导觉得她特别像曾经的自己,于是经常和我朋友交心,技能这块不用说,当然是有求必应,更大的帮助体现在别人打我朋友的小报告,领导会私下提醒她以后注意下。跟这样的领导上班,宫斗剧都可以少看两三部。两字:踏实。
《一出好戏》里马进冒着生命危险划船寻找大陆,为了不失去中的6000万大奖,有人朝他吼了一句:“钱重要还是活着重要?”,马进毫不犹豫说“钱重要!”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马进,受够了金钱匮乏带来的焦虑和自卑,没有钱就没有体面的生活,连喜欢的人都从来不敢表白,这是多少屌丝青年内心的写照。一个唯唯诺诺,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更别说给别人承诺。
物质文明的时代,金钱就像物化的阳光空气和水,我们不能没有,有太多也没更大的作用,也许会被灼伤。活着为了钱,更是为了钱带来的自由,而不是天天因缺钱而愁眉苦脸地过日子。为了赚钱我们“心里只有工作”,远古时期人类冒着危险爬到树上摘果子,和我们熬夜加班赚钱是一个道理,总要做一些超出舒适范围之外的事情,来试探自己活着的更多可能性。
职场上如果你突发奇想裸辞不干,请先衡量下你的银行卡,够不够你体面地生活。生活不如诗,总要为了钱咬咬牙坚持,我们那么努力上班就是为了实现有一天能够不上班。
上帝说:要有光。
光是万物的希望,没有光,一切存在即虚无。
剧里马进在一盏灯光的照射下带领所有人呐喊:寻找新大陆!寻找新家园!听着就很熟悉,像不像革命分子呼唤的使命,像不像我们高考时高呼的愿景,像不像公司洗脑培训时喊的口号?
口号的魔力在于它表达了在场所有人共同的炙热的愿望,只不过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招不好使了。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十足,也现实;另一方面是真正有人类理想的企业确实没多少家。
乔布斯领导和推出了改变世界的苹果手机,每个看他采访的人都被他基于人类需求而进行产品研究的激情而震撼,他被每个人尊敬着。乔布斯让人们对苹果公司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苹果打动消费者的不是其生产的产品本身,它出售的是每个人的梦想。乃至每一款苹果新产品的发布会,都被万众期待,因为总能从中获得惊喜和新的可能。
希望让努力变得有意义,一个没有希望的公司让员工上班如上坟。在职场上,你的每一次加薪晋升可以是你对工作的希望,完成一个项目是你的希望带来的成就感。
THE END
一个年轻网红说答应了一个摄影师拍她35岁的写真,于是她很期待活到35岁。而我也特别期待明年夏天再独食小龙虾。这些小小的盼头,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每个老板都会画饼,你要给自己既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