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
21
今天有个沉重的话题青年人必看!这与你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李刘文》

你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哦!

‍‍‍‍‍‍‍



这个假期很长。林江在南,父母在北。

 

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与之相聚。聚少离多,是如今诸多青年与父辈,生活的现状之一。

 

适合游玩的假期,我们要思考一个沉重的话题:10月1号还是国际老年人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3亿,青年人与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现状,该如何去平衡?

 


列车远行后,透过玻璃窗,依旧能看到挥手的她(他)。这是多年前,很多北上南下的站台上,时常可以看到的画面。多年以后,高铁站的进站口,机场的安检口,你依旧能看到这样的面孔,只是她们容颜已老。


80后,90后,是这个时代青年的主力军。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成年后赶上了就业高压时代,也赶上了高房价时代,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让他们陷入了“时代困局”。




 

那部电视剧《奋斗》,曾风靡一时,成为80后喜爱之剧。一群从学校毕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从合租到买房,从爱情到亲情,所有80年代后的经历,都在这里真实的呈现了。导演赵宝刚说,这是一部青春感十足的言情戏。然而,戏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也在冷静之后,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代青年的父辈,历经过时代变迁,很多梦想化为泡影。期盼子女能在时代之温床,成长为心中所盼之材。从读书到工作,从城市到环境,都愿改变家族之音,时代之音。

 

他们的子女,走出校门后,或四处碰壁,终于在父辈安排下,安于少年的小城,谋得一职,稳过余生。或远走他乡,远离父母,北漂南漂,亦或在遥远的城市,两江隔望,聚少离多。


 



容颜已逝,两鬓斑白。当你在追梦的城市翱翔,疲倦时回到故里,父辈难掩盼子归乡之心。你能理解,但却没有归处。那些儿时伙伴,那驻守故乡的归来者,也不能理解你的远行,也只能淡然一笑而过。

 

旅美华裔诗人刘庶凝《还乡梦自序》,很多话语历历在目。年少时无别,自不懂言之沉重。而今读起,感慨颇深。


在我侨居海外的岁月中,虽有妻女的言笑,虽有异国友朋真诚的情谊,但在我灵魂的深处,仅有一扇开向祖国的小窗——我看得见故乡的朝晖夕阴,长江上点点归帆,也看得见门前慈母的眼泪,九亿多同胞朴质的善良的面孔。总有一天,我不再作枝上夜莺的哀吟,像沙翁诗中的云雀,我会一翅冲天,为泱泱大国的中华唱出我赞美的诗章。


一边翘首期盼归来,一边归来遥遥无期,两代人的社会矛盾凸显。很多人觉得不难,老一辈人随子外迁,却殊不知他们生活多年,已习惯了这个城市,某处角落。年轻一代,多年的打拼,已在新的地域扎根,某个城市,也许才是更适合的地方。

两代人的相离现象,成为了社会现象。他们也在默认这种现状,试图去改变两地之思,通过折中的办法化解:青年人放假,回父母处小住。老年人选择时间和季节,到子女处小住,如有不适再回原处。


大多数老年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多有不习惯的地方,他们习惯自由无拘束,喜欢乡土的气息,喜欢养狗养鸡养鸭,习惯于农耕生活的常态。而城市,往往无法满足。

还有一种化解的方式,源自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通话和短信已成为过去式,微信不再是青年人的专属,老年人们注册了微信,通过朋友圈看儿孙动态,通过朋友圈自娱自乐,记录自己的生活。还利用语音和视频,彼此问候,屏幕交流。科技时代,已悄然改变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两代人,两个城,两种生活方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这几年,很流行的一句话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年春节的时候,多少游子长途跋涉,即使满身疲倦,回到家仿佛就是温暖的原点。平日里,近途可归,远途何焉?


我们青年一代,有很多远离故土,成为两个城市的人,一方忙于奔波,一方遥首远望。美好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停下你的脚步,多一些思考,或许会有很多画面浮现。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小资料

 

1982年,由联合国倡议,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45/106号决议,指定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1991年,即联大赞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的9年后,大会又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46/91号决议)。2002年,第二次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通过《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以回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促进多年龄社会的发展。

 

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


这种全球的人口变化已经在各个方面对个人、社区、国家和国际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每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上——都将产生变化。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